当辟谷从一时的风潮逐渐变作一部分人的生活方式,我们撩起那些近乎奇幻的描述的外衣,真正走入辟谷者们的生活。他们说:“我们和平常人没什么不一样,只是过得更加平衡。”李林拥有经济学博士学位,同时是一个禅修者,辟谷两年,她瘦了15斤。从2010年开始辟谷,每月一次,她只靠三颗红枣、大量喝水和辟谷秘要度过三天。在她的影响下,她的丈夫、母亲和女儿也都开始辟谷。她说,这是为了给全家找一条出路。
◎文:《申》报记者 姜晟颖
8杯水,3粒枣
每逢农历的十四、十五、十六日,李林都要辟谷。在这三天,她的作息并不会改变,早上照样起床刷牙洗脸,只是早饭时间,餐桌上会空空如也。在应该吃早饭的时间,李林会在阳台上练习十分钟辟谷秘要,俗称做操。整个过程并不复杂,静立,双手合十,念三遍口诀,然后开始提臂做深呼吸。李林强调,吸气的时候一定要慢慢往里吸,吸到全身饱满为止,吸气六次,只要动作到位,就会全身发热、出汗,之后就会感觉到气血通畅,饥饿感也会逐渐消失。在整套秘要的最后,依旧要站定念口诀。整套操,李林做得很认真,走近甚至能听到清楚的呼吸声。
李林这样解释自己对这套“秘要”的认识:“通过这样的方法,人可以直接从大自然中获得能量。”这样有些“神奇”的回答并不好消化,但李林相信其中自有门道。“会饿吗?”这是辟谷者们最常被问到的问题。“不会,也不会精神不好,辟谷的时候我们照常生活、工作,甚至还有人游泳,对精力没有太大影响。”相反,李林觉得,一直体弱的自己,在辟谷之后,强健了许多,甚至“已经不知道多久没体验过医院的味道了”。
辟谷的时候也并非完全不进食,水是要时时喝的,一天八杯水是最低限度,为此,李林养成了随身携带保暖杯的习惯,遇上辟谷的日子朋友饭局,她就在旁边喝水。另外是三粒红枣,“一开始辟谷的人,要靠红枣补气,时间久了,也不一定要吃。”李林说一开始辟谷,三粒红枣就好像自己的救命稻草,总想算着点儿尝一口,吃了也舍不得马上吞下去,要仔细嚼,嚼到没味,才慢慢咽下去,但是随着辟谷次数的增加,对于“吃”也就没那么多欲望了,有时候甚至会忘了吃。
为了家人找一条出路
李林说:“我辟谷是想为全家人找一条出路。”2010年,愈演愈烈的食品安全问题把这个有博士学位的高知女吓得不轻,总觉得处处都有毒,自己和家里人都生活在危机之中。“我从小身体就很差,机缘巧合开始禅修,可以藉此保护自己,但是我的家人没有这个时间,我想要找一种他们也适合的方法,于是开始尝试辟谷。”通俗来说,辟谷有许多“门派”,其实也就是不同的方法,李林参与的“门派”叫做辟谷济善,但她更愿意说,这是一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圈子。辟谷济善的发起人吴泽恒将自己的经验在网络上和人们分享,同时号召参与者将辟谷省下来的钱用来做慈善,由此称作辟谷济善。
通过自己的钻研和尝试,李林相信辟谷可以帮助去除体内的毒素。“没有辟谷前我60公斤,人经常浮肿,身体一直很虚,我们一家平日里的互相问候关心都少不了看病吃药的话题。现在我51公斤,整个人有了神采,不仅如此,连脾气都变得更加温和,家庭关系也更加和睦。”李林自信,这些改变都是参与辟谷济善给自己带来的。
母亲威胁离家出走
然而在辟谷的最初,李林却面临着巨大的压力,甚至家庭分崩离析的威胁。
最大的压力来自于母亲,2010年,母亲从东北来上海照顾他们一家,自然就发现了女儿在辟谷的情况。“你想饿死自己吗!”母亲的第一反应就是反对,“绝对不可以,你怎么长这么大还不懂事,还要这样折腾自己的身体。”李林说,自己的兄弟姐妹身体都不太好,母亲的照料是一日三餐无微不至,听到“不吃”两个字,立即站到的反对面。
面对李林的坚持,母亲软硬兼施,来软的,每到辟谷的日子,母亲就会做很多李林最爱吃的食物,家里香味四溢,一边吃还一边发出响声,李林就躲开,不说话。
来硬的,就是各种各样的威胁,母亲甚至以要离家出走来逼迫女儿在辟谷期间进食。“我试图跟她解释,妈,我这就像练少林武功,强身健体的。”
一场拉锯战持续了整整一年,双方辩论、争吵、赌气,母亲用尽方法,也没有动摇女儿的决心。“有一度我很矛盾,但是我觉得我一定不能放弃,因为这是对全家人的身体都好的事情。”李林坚持自己的信念,为了证明给母亲看,辟谷并不会伤害身体,她甚至有一次一口气辟谷九天。“我妈也在一旁观察我,想看看我到底会变什么样,最终相信了我,也和我一起辟谷。”
10岁女儿也辟谷
李林的老公和10岁的女儿也辟谷,每月1天,她说这算是全家集体清肠和排毒。在李林这儿,辟谷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。她说,女儿原本挑食,经常这也不吃那也不吃,辟谷之后,小姑娘胃口好了许多,比以前胖了不少,脸上有肉了。“我不太可以去宣传辟谷,但很多周围的朋友回来问,你来我往,带动了一大批。”而辟谷养生作为一个时髦词汇,在各种饭局、交流中也不断成为话题的中心,争论也好,探讨也罢,李林觉得,有更多人来尝试看看并不是一件坏事。“凡事要体验了,才更有发言权。”
辟谷济善会定期组织免费的讲座,介绍辟谷的知识和方法。李林也经常会去做志愿者,为来人讲解答疑,甚至发短信提醒参加者开始辟谷和出谷的时间。参与者集中在35到40岁的白领,以及5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,来参与的人里,像她这样能坚持下来的,大约有30%。
我要写辟谷经济学
“辟谷的好处不只体现在身体健康上,”李林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,“你看,每周三天不吃饭其实也是为环保做贡献,减少食物的消耗和碳排放,最直接的是,省下三天饭钱,还不用洗碗了。中国要是有1亿人辟谷,那要省下多少资源。往大了说,大家的身体都好了,也减轻医院的负担。”李林学经济学出身,忍不住就开始算账,机会成本、边际效益,她说自己要写一篇和辟谷相关的经济学论文,从学术角度好好研究一下这件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