辟谷治疗2型糖尿病,目标就是让“脾 、肝、肾”回归平衡

By 辟谷济善践行者 | 2024年11月19日

2024年10月24日

辟谷应对糖尿病,是通过调理脾胃、肝脏、肾脏之间平衡,改善胰岛素抵抗,增强代谢,从“治本”的层面进行治疗。

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,2型糖尿病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。1980年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为1.08亿,到2023年这一数字上升至5.37亿。
图片
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患病率上升速度高于高收入国家。2019年,糖尿病导致了150万人死亡,其中48%的死亡发生在70岁之前
在中国,2型糖尿病的流行情况也非常严重。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,目前中国成年人总糖尿病患病率为12.8%,患者总数约为1.298亿,居全球第一。中国已诊断糖尿病患病率为6.0%,新诊断糖尿病患病率为6.8%。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,且随年龄升高而升高。
图片
中医认为:糖尿病源于内脏功能失调

糖尿病是一种复杂的代谢性疾病,涉及多个器官系统的病理生理改变,而2型糖尿病更是被现代医学认为是不治之症。中医学认为,糖尿病的发生与脾、胃、肝、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。
图片
  • 脾胃为后天之本,主司水谷精微的运化和吸收。饮食中的糖类物质经脾胃转化后进入血液,为人体提供能量。如脾胃功能减弱,糖类物质不能被充分利用,就会在血液中蓄积,导致血糖升高。
  • 在体内起着疏泄和调节的作用,肝气郁结可影响脾胃的运化。
  • 为先天之本,主宰生殖、生长发育等重要生理过程。肾精亏虚会导致全身气血运行不畅,加重糖尿病的病情。
中医理论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。在治疗糖尿病时,不仅要降低血糖,更要从整体出发调理脏腑功能,通过综合运用多种手段,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,促进糖代谢,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。
图片
为何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“无法治愈”?

相比之下,现代医学对糖尿病的认识尚有局限,主要依靠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注射来控制血糖,但这些治疗手段往往只能缓解症状,难以从根本上改善机体代谢紊乱的状态。长期使用胰岛素还可能引起低血糖、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。此外,许多降糖药物存在肝肾毒性,使用不当可加重脏器负担。
图片
尽管现代医学在控制血糖、治疗急性并发症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,但对于预防和逆转慢性并发症,如视网膜病变、神经病变、肾病等,仍然力不从心。许多患者在确诊后,最终难以避免这些严重并发症的折磨。这凸显了单纯依赖药物干预的局限性。
关键是现代医学理论认为糖尿病主要矛盾是血糖升高,并给予降糖治疗,但这种方法忽略了血糖动态变化的过程。实际上,血糖升高并非血糖本身增多,而是血糖转化为能量的过程延缓。正确的治疗应是帮助身体将血糖转化为动力,而不是简单降糖。
现代医院的医生针对2型糖尿病,几乎全部都采取降糖治疗,这如同强行扶起卧床病人,自欺欺人,没有真正解除病人的痛苦,也未排除疾病的病因,只在现象上制造一种虚假的正常,所以有前文所提及的“2019年,糖尿病导致了150万人死亡,其中48%的死亡发生在70岁之前
图片
重塑平衡:中医辟谷疗法的核心

中医将糖尿病归为”消渴”范畴。认为其病根在脾,病源在肝。追根溯源,由于脾胃运化功能低下,津液供应不足,进而导致肝气郁结、肺火上炎,最终出现口干舌燥,频繁饮水却不解渴的症状。这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:大量饮水,频繁排尿,体内糖分随尿液流失,造成了浪费。因此,恢复脾、肝和肾的平衡是治疗的核心,通过整体调理,恢复人体代谢平衡,减轻胰岛素抵抗,改善微循环,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。
图片
中医辟谷理论的核心则在于“气血”和”阴阳”的平衡。在中医理论中,”气”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,”血”则是滋养脏腑组织的重要物质。高血压在中医看来,往往是由于气血失调、阴阳失衡导致的。
辟谷疗法通过暂时减少或停止固体食物的摄入,让消化系统得到休息,同时通过特定的呼吸方法和心理调节技巧,促进气血运行,调节阴阳平衡。
众所周知,人体有强大的自我修复机制,而在辟谷期间,人体会进入一种特殊的生理状态。在这个状态下,身体开启自我修复模式体内的代谢方式会发生变化,开始消耗储存的脂肪和毒素。这个过程被认为可以清理血管,改善血液循环,同时还可能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系统,调节五脏六腑之间的平衡。
图片
图片
辟谷能“脾 、肝、肾”同调

辟谷作为一种深层的五脏调整方法,其目的是激活并重启人体的免疫系统。这种方法特别强调“脾、肝、肾”三脏的协同调整,通过内在的平衡来实现整体的健康和活力。
1. 调理“脾”:恢复其各项功能
脾脏被誉为人体的后天之本,它负责将饮食中的精微物质转化和运输,然而糖尿病患者往往表现出脾胃运化功能的紊乱。具体表现可以分为以下几类:
图片
  • 脾胃虚弱型:常见症状包括全身乏力、口感干燥、食欲减退等;
  • 湿阻脾胃型:患者会感到四肢沉重、脘腹部胀满不适,且大便稀软;
  • 湿热内蕴型:表现为口干味苦、恶心欲吐,舌质红润、苔黄腻。
在实行辟谷疗法期间,患者仅饮水,暂停所有固体食物的摄入,这一举措有助于脾胃得到充分的休息,使胃肠功能得以回归至类似婴儿时期的状态。
考虑到现代人饮食过量的普遍现象,脾胃多处于劳累之中,据统计,超过90%的现代人存在脾虚问题。
辟谷不仅是重启脾胃健康的一种方式,更像是按下了一个“重置”键,使脾胃得以恢复至其原始的健康状态从而有效恢复其各项功能。这种方法不仅是修复脾胃的安全有效途径,也是治疗脾胃疾病的强效手段。据观察,约80%的轻中度脾胃问题患者,通过一次辟谷就能显著改善健康状况。
2. 调理“肝”:有效锻炼与自我修复
在现代社会中,因长时间的高压和快节奏生活,人们常遭受持续的精神压力和情绪波动。特别是糖尿病患者,由于病情长期而复杂,经常伴随着心理负担,这种状态容易导致肝气郁结,肝阴受损,进而加剧病情。肝脏在中医理论中承担着疏泄和调畅气机的重要角色,情绪的失衡直接影响其功能,具体症状表现为:
图片
  • 肝气郁结:患者可能会感到胁肋或胸部不适,咽喉异物感,女性可能出现乳房胀痛或少腹疼痛;
  • 肝郁化热:表现为情绪波动大,易怒,面部潮红,眼睛充血,常伴有头痛或眩晕,口干味苦,胁部灼热疼痛;
  • 肝血虚:头昏眼干,伴有虚烦失眠的症状。
在进行辟谷疗法期间,病人停止摄入固体食物,仅饮水,身体的糖类储备在2-3天内被消耗完毕,随后开始脂肪代谢。通常情况下,人体依靠糖类作为主要能量来源,脂肪代谢较少涉及,因此肝脏在平时对脂肪的处理并不频繁。然而,在辟谷期间,由于能量供应主要依赖脂肪,肝脏的代谢负担显著增加,这对肝脏来说是一种强度很高的“训练”。
这种密集的肝脏活动在辟谷结束后的前两周,可能会导致肝功能的暂时异常。但是,随着时间的推移,一般在辟谷结束后一个月,肝功能会逐渐恢复至甚至优于治疗前的状态,显示出肝脏经历了有效的锻炼与自我修复过程。
3. 调理“肾”:一次”大强度训练”
肾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,在中医学中被称为”先天之本”。它不仅负责调节人体水液代谢、排泄代谢产物,还与生殖、造血、骨骼发育等多个生理过程密切相关。中医理论认为,肾中寓藏着元阴元阳,是维持生命活动的根本。
图片
先天禀赋不足会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,这与糖尿病患者的遗传易感性和免疫功能低下有着内在联系。此外,糖尿病病程迁延日久,也会损伤肾脏阴阳,出现一系列并发症。常见表现包括:
  • 肾阴虚:常见症状包括尿频尿多,尿液浑浊或甜味明显,腰膝酸软,易感疲劳,头晕及耳鸣现象;
  • 阴阳双虚:小便过频,甚至喝水多则尿多,腰膝酸软,四肢温度低,畏寒怕冷;
辟谷疗法在治疗糖尿病方面有着独特优势。辟谷期间,人体几乎不摄入任何食物,仅靠少量矿泉水维持电解质平衡。由于缺乏外源性矿物质和维生素的供给,加之脂肪代谢产生大量酸性物质,身体内环境的酸碱平衡面临严峻考验
肾脏是维持人体酸碱平衡的主要器官。辟谷犹如给肾脏来一次”大强度训练”,通过应激性刺激提高其调节功能。辟谷过程中及出关后2周内,肾功能指标通常会出现异常。但经过1个月左右的恢复期,肾脏功能反而会优于从前,这意味着它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和修复。
图片
中医学说“消渴”涉及脾、肝、肾三脏。脾失健运,气机升降失调,进而影响肝的疏泄功能;反之,肝郁乘脾,也会妨碍脾胃运化。肝肾同源,肝阴受损则虚火内生,必然会耗伤肾阴肾阳。
总之,辟谷疗法通过重启免疫系统,调理脏腑功能,并在辟谷及回谷期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,能从根本上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身体状况。它为治疗这一顽疾开辟了一条全新路径。